公开课《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源于生活,多学科融合——地理教研组公开课《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016年12月30日,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各学校、各年级组地理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长郡中学青年教师王宇在高一年级1611班执教了一堂地理公开课,长郡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组地理教师、长郡滨江中学高一年级组地理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王宇老师以自己在长郡一天中影子变化的照片为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同时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提出两个学习目标,一是由概念入手,从太阳高度到正午太阳高度,层层剥丝,讲解透彻,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教学设计此也完成了第一个学习目标:了解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之后,借用数学方法,融合数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从三个图中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由此学生完成本堂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然后以习题巩固知识点,从两方面设置两个问题,使学生灵活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最后设置地理实践活动测量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符合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公开课之后,所有老师在长郡中学教职工之家进行评课,田文新老师认为徒弟王宇在一次又一次的上课中有所变化,尤其是板书板画的改进,另外从这节课来看,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教学基本功扎实,并在画图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高一地理组陈英老师肯定了王宇老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第一次公开课中的表现,认为其板书规范,教学的基本目标均已达到,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谢鸿老师在点评中提出王宇老师课件设计精美,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并且问题讲解清晰,在公式推导中既有引导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最后,地理教研组长周海如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他认为一个青年教师在准备一堂公开课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整体的观念,各个环节要充分,尤其要注意导入部分应该做到首尾呼应;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做到学生听一阵子自己做一阵子,这样的良性循环,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三是公开课的评价不仅仅是老师讲的好,学生有出彩的地方往往是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附《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教学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版本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
二、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课标解读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教材分析
1.注意用图来说明问题,教材中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设计了两幅图片,将比较抽象的概念,用图来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以期对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通过表格的形式求出三个特殊地点在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学情分析
1.学习了地球运动中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
2.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已经基本形成。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通过逻辑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的推理过程。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师:同学们,有一个成语形容彼此之间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这个成语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师:展示自己在长郡一天中的影子变化情况。提出问题,影子长短在一天中的变化是与什么事物密切相关的? |
从学生身边的影子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
师:首先需要了解太阳高度的概念, (展示)太阳高度形成的过程,提出问题太阳高度是不变的吗? 师:指出太阳高度的变化范围,解释太阳高度为0°和90°的地理意义。 师: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地方时12点的太阳高度。 |
通过演示图讲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
师:了解概念之后,进入到第二个目标,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演示三种情况: (1)太阳直射赤道
这一种情况教师讲解,注意太阳直射光线、平行太阳光线的表示,太阳高度角在球面的表示以及太阳直射点为地方时12点等细节问题,归纳得出:H=90°-φ。 (2)太阳直射北半球
归纳得出:H=90°-(φ—δ)。 (3)太阳直射南半球
此种情况由学生上台讲解演示。得出:H=90°-(φ+δ)。 师:进行小结,H=90°-(φ±δ),提出问题:若δ>φ,引导学生知道加上绝对值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结论,H=90°-∣φ±δ∣。 师:讲解公式的地理意义,进一步推出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
教师通过板图的方式边讲边画,引导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让学生推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并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推理过程。 提出另一种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的一般公式。 |
例题 拓展 |
计算长沙(28°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已知夏至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是83°,求该地的纬度。 |
通过例题、拓展题和练习题的演练巩固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
练习 |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 高度相同,据此回答 1~2题:
1.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
|
实践 |
简易测量学校所在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 |
设置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设计实践方案,进行实践,培养地理实践力。 |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以知识问题的呈现为主问题的串联,使得学生总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从而表现为学生需要主动去探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通过读图去得出过程和结论。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以板图为主,并用数学的方法在图解的过程中得出地理规律,之后又讲解其地理意义,回归到地理问题中去,做到多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虽然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很多,但真正参与进去的并不多,其次是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在时间安排上有所失衡。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