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研成就更好的自己——生物教研组论文讲座专场
2022年3月31日下午2点,为了提高老师们的论文写作能力,长郡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生物组教研组长胡昆老师牵头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有关教研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在科教馆二楼录播室举办,高三化学组名师喻建军老师和高三语文备课组长肖杨老师作为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教研论文成果和经验,长郡中学生物教研组和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生物教研组组长胡昆老师提出本次活动的背景,他在去年教研组年度总结时,发现生物组各方面成果都非常突出,尤其是省市校级公开课特别多,但是遗憾的是老师们在论文方面的成果特别少,平时也缺乏较为系统的论文写作培训,所以特地联系了我们校内两位优秀的论文专家给大家分享他们的论文成果及经验。
接下来,高三化学组名师喻建军老师分别介绍了新授课、复习课、讲题与命题这四个类别的教学案例与论文写作灵感来源和论文布局。他以“有机合成”一节课为例从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学流程与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论述了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他强调只有充分分析已有的研究,整理出文献综述,才有助于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挖掘出自己可以创新的地方。此外,他还建议教学流程部分可以用流程图代替原始的表格,让整个教学流程显得更直观、更清晰。然后他以“与气体压强相关的化学实验”为例介绍了复习课的教学如何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以周测题和原创题为例介绍了如何将讲题和命题的过程深入化和创新化,再整理成论文发表。
从喻建军老师的课例分享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比较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活动的融合,这样的教学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喻建军老师还给大家展示了他其中一篇论文的投稿过程,从最初的投稿到最终的录用需要经历将近一年的时间,其中也要修改很多次,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教研论文不仅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支撑,还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
第二位分享的嘉宾是高三语文组备课组长肖杨老师,她从“用功”与“借力”两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教研成果进行凝练与转化,用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参考性建议。首先她认为写论文的最佳时期就是现在,要有随时可以开始的勇气,这少不了平时的积累和总结。然后她介绍了被动产出的成果如何进行凝练,平时可以从教育规划、高考政策等政策要求出发,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发现自己可以入手的创新点。她还强调我们要认真对待学校的任务,包括上课、读写与培训等,积极参加相关比赛,比如命题大赛、讲题大赛、片段教学与解题大赛等,其中有许多作品在稍作修改后都有可能发表,成为自己的教研成果。在主动生产方面,要善于借助兴趣引领、课题引领与团队引领,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资源和前进的动力。肖杨老师还从刊物定位、栏目聚焦、专题征文、专家引领、联系编辑与成团推荐方面介绍了发表期刊的大致步骤,让我们了解了凝练出的成果究竟可以怎么发表成论文。最后她从选材、构思、行文、点题、润色与反思这六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从求新、求精、求活、求实四个方面介绍了论文可以出彩之处,让我们对论文的写作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那些懵懵懂懂走过的路,将会成就更好的自己”。相信经过这一次讲座,大家都受益匪浅,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成就自己,不仅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也能成为优秀的教研工作者。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