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研组学科素养探究课之三:动词时态总复习
2017年3月1日下午第五节课,长郡中学教研组在科技馆二楼录播室开展了本期第一次次学科素养探究课.高一年级资深的全宏春老师重点探究英语核心素养在动词时态总复习的体现。
全老师的导入非常简洁有力,介绍了英语语法的时态,时代表时间,态代表状态。时间有三种情况:过去,现在,将来。状态三种情况:一般体,进行体,完成体。这样构成了英语的常用的九种时态。接着全老师循循善诱,不断观察,体验,再到总结归纳信息。让学生逐步拨开迷雾,识得各种时态的真面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构成要素,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全老师有目的的引导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巨大的提升。思维品质,即思维的个性特征,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性、批判性和深刻性等。也让我们意识到,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后,教研组各位老师进行了点评。首先谢娟娟老师点评到全老师的课程设计具有缜密的逻辑,与学生的互动性也很到位。接着陈亭亭老师提到全老师学案设计非常细致,用到的语料也具有极高真实性。王剑老师也提到这堂公开课让自己受益匪浅,学习到如何将时态讲解清楚。杨巍老师点评到自己向全老师学习,应该具备扎实的语法功底。杨军老师认为质朴是深入全老师骨髓的可贵品质,尤其是在这样浮躁的社会里,所以全老师的课堂就如全老师人一般,朴实、扎实。学生会如全老师一般逻辑清晰,虑事周全的。最后教研组长陈春华老师作总结讲话,全老师的课体现了英语核心素养,体现在关注获取信息,归纳信息,采纳信息和对比信息等。 唯一的遗憾就是师生,生生互动形式单一化,课堂容量较大,使得学生思维负担稍微有点重。建议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加开放性、多元化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问题式的学习内容,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教学活动、问题探讨,促使课堂教学情境化、问题化和活动化,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用英语表达看法与观点,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研组学科素养研讨让所有老师都能看到自己提升进步的空间。探究不止,我们的教学和课堂才能更具生命活力,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用户登录